首页 > 行情 > > 内容页

丹毒皮肤病图片(丹毒)

2023-08-29 13:54:17 互联网

丹毒皮肤病图片,丹毒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
(资料图片)

1、丹毒(erysipelas)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。

2、中医称为火丹、流火。

3、 〖临床特点〗 一、病因: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、先驱症状:畏寒、全身不适、高热,39~40℃ 三、好发部位:小腿、颜面部。

4、 四、皮损特点:鲜红色水肿斑,表面紧张发亮,边界较清楚,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Fig1。

5、 五、全身症状:局部淋巴结肿大,发热等 六、自觉症状:压痛明显,局部皮温高 七、预后: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,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。

6、 八、实验检查:白细胞总数、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〖鉴别诊断〗接触性皮炎、蜂窝织炎、癣菌疹 〖预防治疗〗 治疗原则:积极抗菌,早期、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、全身治疗:抗生素治疗,首选青霉素,480~800万单位/日 静点,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、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、鼻炎等,下肢应抬高患肢。

7、 三、支持疗法,对症处理。

8、 四、局部治疗:呋喃西林液湿敷,外用抗菌素类软膏:如百多邦软膏等 五、物理疗法:紫外照射、音频电疗、超短波、红外线等 丹毒虽以“毒”命名,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,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。

9、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,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,但亦可由血行感染。

10、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,称复发性丹毒。

11、患病日久,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。

12、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,亦称象皮腿。

13、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,血管及淋巴管扩张,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,可深达皮下组织。

14、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,可诊断为丹毒。

15、但应与接触性皮炎、蜂窝织炎鉴别。

16、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,无全身症状,有瘙痒;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,显著凹陷性水肿,不软化破溃,愈后结疤。

17、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,并适当隔离。

18、如病在下肢,则应卧床,抬高患肢。

19、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,口服或静脉滴注。

20、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。

21、局部可外涂20%~30%鱼石脂软膏,或用0.1%雷夫奴尔溶液湿敷。

22、 什么人易患丹毒? (1)与体表慢性病灶有关 颜面丹毒多由鼻、咽、耳等处的病灶而引起,特别是鼻炎患者以及经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;下肢丹毒则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。

23、 (2)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 营养不良、酗酒、丙种球蛋白缺陷以及肾性水肿,皆为本病的促发因素。

24、 因此,即使是鼻炎和足癣也应积极治疗,并且不要养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习惯。

25、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肾性水肿时,更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完好无损。

26、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? 中医学认为,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,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。

27、其中发于颜面者,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;发于下肢者,称为流火;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,称赤游丹或游火。

28、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。

29、 (1)风热火炽证 见于头面、耳项、臂膊等处,灼红,重则双目合缝,不能睁开。

30、伴见口渴引饮,大便干结,舌红,苔薄黄,脉滑数。

31、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,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。

32、 (2)肝经郁火证 发于胸腹、腰背、胁肋、脐周等处,红肿,向四周扩展,舌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

33、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,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。

34、 (3)湿热火盛证 常发于下肢腿股、足背等处,红肿灼热,向上蔓延,腹股沟淋巴结肿大,行走困难。

35、伴见纳少,渴不欲饮,舌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

36、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,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。

37、 (4)毒热入营证 重证者范围较大,可见神昏谵语,躁动不安,恶心呕吐等诸逆证。

38、治以凉血解毒,清心开窍,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。

39、水煎服,日1剂。

40、神昏谵语者,加用安宫牛黄丸、至宝丹、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,选用一种。

41、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。

42、初期用仙人掌、马齿苋、芙蓉叶、绿豆等,任选一种,捣烂外敷,干则换之。

43、中后期红肿稍退,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,蜜水调敷。

44、 对反复发作的丹毒,可服药预防:生薏仁米30g。

45、每日煎服1次。

46、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,多饮温开水。

47、并与健康人隔离,避免接触。

48、忌食辛辣、荤腥、油腻之品,多吃蔬菜、水果。

49、 丹毒 (Erysipelas) 病因及发病机理 本病系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,中医称为"火丹"。

50、 临床表现 发病前有全身不适、寒战、恶心等症状,继而局部出现边界的水肿性鲜红斑,迅速向四周扩大,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,自觉灼热疼痛,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,多见于颜面及小腿部,面部损害发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,小腿损害常与脚癣有关。

51、并常有复发倾向,复发时症状往往较轻。

52、婴儿多见于腹部,脐部感染有关。

53、愈后遗留有色素沉着。

54、 需与接触性皮炎、蜂窝织炎鉴别。

55、 治疗 全身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及时对症治疗,抗生素以青霉素疗效最好,一般用药2-3天后,体温常能恢复正常,但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,磺胺类药亦能取得良好的疗效,根据病情必要时可与青霉素同时应用。

56、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四环素、红霉素等。

57、如果患者为复发性慢性丹毒,应检查足趾等处有无足癣,检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处有无感染病灶,并给予相应的处理。

58、对复发性丹毒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。

59、还可用小剂量X线照射,每次50-100r(0.5-1Gy),每两周1次,共3-4次。

60、 局部治疗 患肢抬高,外用抗生素软膏的意义不大。

61、可用适量芙蓉或蒲公英叶捣烂外敷,或用醋酸铝溶液、雷夫奴尔溶液或马齿苋煎湿敷,可减轻充血程度及疼痛,肢体部有淋巴水肿时,可试用透明质酸酶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损内注射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上一篇:兰州机场夜宵巴士乘车地点+发车时间+咨询电话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x
热点聚焦